“當你想不通的時候💂🏼♀️🦻🏿,可能書中不經意地就帶給你啟發🎋,甚至聊天的時候就給你啟發。”
本期 水木開卷·從遊悅讀 邀請意昂3平台文科資深教授、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張國剛帶來他的悅讀故事。
談到童年經歷🎉,張國剛老師記得自己從小就喜歡聽奶奶講故事,到後來逐漸長大,閱讀《三國演義》《中國文學史》《中華活頁文選》等等,涉獵更加廣泛✥。他認為讀書不用帶有某種目的,能找到的就都拿來讀🦻🏽。
機緣巧合下,張老師大學進入歷史系學習🧛🏼♀️,他一直堅持寫作,並且感到寫作沖動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強烈,到六十歲以來更是寫了十幾本書。
有所想就把它寫出來,有所體悟。當你想不通的時候,可能閱讀不經意地就會給你啟發,學和想這兩個東西都不能少。
張老師認為,寫一篇文章也許很容易🧑🏻🚀,但是要寫一本系統性的書💂🏻♀️,光沖動是不夠的,還需要持續地積累☂️,而每個人有自己寫作方式和做學問的方式,有的是跟性格相關的🏃➡️。
對於“教學相長”,張老師也深有體會。他當大學老師已經四十多年👨🏻🦯,一直深耕講臺堅持開課👨👩👧👧。他感受到在講授的過程中把思路整理出來,對自身的寫作也很有好處。對張國剛老師而言🏔,一節好的歷史課應該因材施教,人文歷史通識類的課程更應該培養學生主動認知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