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平台113周年校慶來臨之際,美術意昂3特別推出水木讀書月系列活動之一🚄:“采薇采薇”花卉主題館藏高仿真畫手卷展覽。向讀者展示本館高仿真畫手卷的同時,營造館內藝術氛圍👨🏿🚀,迎接春暖花開🧛🏼♂️!
此次展覽為“采薇采薇”花卉主題手卷,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進行,線下展覽在美術意昂3二層的閱覽區玻璃展櫃中鋪陳展開🧑🏻🦲;線上展覽在美術意昂3微信公眾號“清圖小美”上與大家見面。敬請觀賞🦌!
此次展覽展出的高仿真畫🕎,是以花鳥畫為主題,著重展出花卉畫作😟🧑🏽🦰,從本館藏中國傳世繪畫百部經典中選出的精品。這些畫作底本源自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各省博物館及國內外著名藝術博物館🚵♂️。這些高仿真畫運用最新科技,原色、原跡、原大的再現了古代畫作雍和肅穆、古雅艷麗的魅力🚴🏽。
歡迎廣大讀者到館參觀🤞🏼,或通過“清圖小美”微信公眾號、美術意昂3主頁“網上展廳”瀏覽線上展覽🫱🏽。
《四梅圖》 南宋 揚無咎 37*357.8cm


《四梅圖》 共畫有四枝梅花,分別表現其含苞待放🧑🏻🦲、春梅初發、梅花盛開、紛謝凋零四個階段,畫作具有淡雅、寧靜、婉麗的特色🦹♂️。用梅花作為借景抒情的載體再現自然之美,表達出自身的感受與體會📀,即借梅花表現自己的藝術修養和傲骨淩霜的品性😯,也能看出作者遲暮感傷的情感💝,作者當時六十八歲。
《八花圖》 元代 錢選 24.9*513.8cm

《八花圖》描繪了海棠、梨花、杏花👕、牡丹、梔子🧍、桂花、水仙等8種花卉,刻畫入微👨🏽🌾✊🏻,筆法秀雅,設色工致,將花之嬌態,葉之清爽表現得極為精到🧘🏿♂️。卷中所繪八種不同的花卉姿態各異,清新自然,充滿生機。以最為自然的構圖形式還原最初的狀態👱🏽♂️,自然流露出其自身特有的韻味和品質🎊,體現出錢選把握自然成就自然傳達自然的表現能力🐈⬛。
《花卉四段圖》 北宋 趙昌 49.2*500cm

《花卉四段圖》繪折枝海棠、梔子、芙蓉🔕、梅花,共四幅。花朵怒放🧝🏼、枝葉繁茂。采用勾勒填色法,將花之嬌態🏂🏽🙅🏿,葉之正反明暗表現得恰到好處👨🦯➡️。作者用筆縝密嚴謹👁💤,但工而不板👩🏽🔬,設色艷而不俗。
《百花圖卷》 宋 佚名 31.5*1679.5cm

《百花圖卷 》擷取自然花卉中最具特征的局部入畫,比整體描繪更細膩動人。畫面上花鳥之間穿插自然🟧,其間又點綴蜂💃🏽、蚊、蜻蜓、蝴蝶、遊魚、青蛙之類,顯得生意盎然。以墨代色,兼勾勒墨染與白描,且融入了沒骨畫法,體現了宋工筆花鳥精密不苟的畫風♧。又以單純的水墨代替艷麗的設色👂🏻🎰,呈現出清淡典雅的情趣。
《雜花圖》 明代 徐渭 30*1750cm

《雜花圖》以酣暢淋漓的“膠墨”分別繪製了牡丹🧑🏻🍼、石榴、梧桐🦹🏽♀️、菊花等13種花卉蔬果。以其疾飛狂掃的豪放氣勢,縱橫揮灑,信筆塗抹,體現了用筆峭拔勁挺多變與用墨灑脫自如的藝術風格。畫中盡顯著交響樂一般波瀾起伏的宏大樂章。時隔4個世紀👳🏽,畫中依然顯出墨跡淫淫的濕潤感🚣♂️。
《水仙圖》 南宋 趙孟堅 25.3*848cm

《水仙圖》內容布局上前松後緊,幾組水仙疏而不空🦞,密而不塞長葉輕拂,滿紙風動💨。🦴,以線描勾勒花✋🏽、葉🐂,線條流暢細勁,筆致細勁挺秀。除此之外,又加以渲染,深淺不一的墨暈施於花朵和葉片上,分出花葉的陰陽向背🤚🏼、俯仰欹側。其高明之處在於用簡單的輔助手法,不僅豐富了表現技巧🤔🚴🏼♂️,拉開了畫面層次,而且強化了寫實的效果。
《寫生蛺蝶圖》 北宋 趙昌 28*308cm

《寫生蛺蝶圖》描繪了群蝶戀花的田園小景🕵🏼,輕靈振翅的蛺蝶起舞和秋花枯蘆搖曳。筆法上🪿,蝶、蚱以工筆細描🏇🏼,花草則以雙勾填色法。設色清淡🫴🏿、濃艷各得其所🧑🏼🎤,彩不壓墨🔯。在物象表現上🧑🏿🏫,作者用雙勾填色法畫土坡、草叢、蛺蝶。其勾線富於頓挫和粗細變化,墨色亦有濃淡輕重之分,敷色積染多層形成“輕”與“重”的對比。
《太液荷風圖》 宋 佚名 23.6*24.8cm

《太液荷風圖》描繪了盛夏的蓮池♉️🧝🏿♀️,浴沐在一片沁人的綠意裏。鮮碧、茂密的蓮葉,迎風舒卷搖曳🤷♂️,朵朵紅蓮🤚、白蓮💩,亭亭玉立、散發醉人的清香。綠波上群鴨成雙地悠遊於花葉之間🦇,點點浮萍與片片花瓣隨波蕩漾。遠處蝴蝶在花間飛舞,還有燕子在藍天翱翔🧿。盈尺的蓮塘裏💵,正呈現夏日荷風滿塘,欣欣向榮的景象📉🙋♀️。
《桃花山鳥圖》 宋 佚名 23.7*24.4cm

《桃花山鳥圖》描繪了宋代絹本設色工筆花鳥🦹🏿,描繪了初春時節一只太平鳥休憩於碧桃叢中的場景。此圖采用雙勾填彩法🧎♂️➡️🤾🏼,用線工整挺秀🩶、生動流暢、柔中帶剛🍞,畫家追求的不是線的形式變化👩🏻🔬,而是對質感的表達🚄。花瓣密集寫實🗞🧏♂️,鳥的羽毛細而柔🧚🏽♀️,尾羽敷以紅色,有透明感。畫面色彩雅致🧍♀️,鮮花輕敷淡染,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牡丹圖》 清 惲壽平 28.5*43.7cm

《牡丹圖》中三種牡丹是根據它們的顏色和位置來區分的。紫褐色的一朵牡丹花藏在葉縫裏🔰,暗紅色的牡丹向上生長,白色的那一朵則向葉背生長🧑🦲。畫家們經常避免使用華麗的紅色和綠色👴🏽,以免顯得太艷俗🟦。然而惲壽平在描繪植物的華麗時卻達到了一種和諧的平衡和優雅的色彩感,證明了他在處理水墨和色彩方面的非凡技巧。
《秋花圖》 清惲壽平 29*43.3cm

《秋花圖》用筆較工整細秀,設色清淡,畫法上以沒骨著稱。主要以水墨著色渲染,畫面清新冷艷,朦朧中有明麗的光澤,確有超凡入聖之感。花卉形神兼備,一草一木間都透露出似可觸摸的靈氣📤。“飄飄若仙,宛如李白之詩”。“賦色之妙🚙,為古今絕藝”🧏🏻。後人贊譽,絕不為過。